马岛苦恶鸟(英文名:Sakalava Rail,学名:Zapornia olivieri),是鹤形目秧鸡科小田鸡属的小型涉禽。其特征为上体深褐色,下体灰色,拥有醒目的黄色喙和红色腿脚。分布于马达加斯加西部的少数湿地中,主要栖息于高大芦苇与漂浮植被之间。
外形特征:马岛苦恶鸟体长约19厘米,全身呈现独特的暗灰石板色,背部至臀部及上覆羽呈深褐色,喙绿黄,腿脚及眼睑粉红至红色,眼睛红色。雌雄外观相似。幼鸟和未成年鸟的描述不详,但可能总体更偏褐色。
鸣叫特征:常见鸣叫包括重复的“tic”声和长而干燥的颤音。在特定情境下,会发出一系列‘truwrururururururururu’的声音,间隔4至6秒,用于伴侣间的识别。
生活习性:栖息于马达加斯加西部的淡水沼泽,偏好有开阔水域、浮游植物(如Salvinia hastata)、睡莲(Nymphaea sp.)及外来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的生境。主要在浮游植物上缓慢行走觅食,常转向Salvinia hastata叶片下,可能寻找水生无脊椎动物。
生长繁殖:繁殖期记录于3月、10月和11月,雏鸟见于3月、7月和11月。巢通常位于水面附近,有时建于50厘米高处的香蒲丛中或Phragmites深隧道内,亦有记录在由死Phragmites和干Salvinia hastata叶组成的浮岛上。一窝产2至3枚淡奶油色带褐色斑点的蛋,平均尺寸为34.3mm x 27.9mm。雏鸟绒毛黑色。
区别辨识:体型较小,具有全黄色的喙是其显著特征。与同属其他物种相比,其独特的颜色组合和鸣叫声有助于区分。
保护现状:IUCN:EN(濒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马达加斯加中西部,零星且罕见。主要栖息地包括Lac Kinkony、Lac Ampandra、Lac Amparihy、Lac Sahapy和Lac Mandrozo等地。
其他:主要威胁包括栖息地丧失,湿地转换为稻田,火灾,人类干扰,以及猎杀。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马岛苦恶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马岛苦恶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